167、第 167 章(1/2)
按照大清律例,富察皇后的梓棺,会足足在皇宫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乾隆帝不舍皇后,特意将她的梓棺停在了她生前所住的长春宫里头,并服稿素十二日,每日都到皇后灵前祭酒。
长春宫,长春宫!一想起富察皇后居住长春宫的来历,乾隆帝就忍不住双眼含泪。
乾隆帝记得非常清楚,雍正七年的时候,他皇阿玛,也就是雍正帝赐了长春仙馆作为他和嫡福晋富察氏在圆明园的住处。那时候,他们大婚未久,但少年情意已是十分浓烈。长春仙馆,留下了他和富察氏诸多美好的回忆。
后来,雍正十一年的时候,雍正帝见他如此喜欢长春仙馆,还特地赐了还是他一个号——“长春居士”。这个号,他特别喜欢在题字绘画时使用。
再后来,他登基了,嫡福晋富察氏理所当然地册封为皇后。富察皇后挑选宫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春宫,笑吟吟地说道“长春宫与皇上名号如此相配,臣妾住在长春宫,仿佛日日与皇上相伴”。乾隆帝哈哈大笑,当场允准。之后,每年去圆明园避暑时,他还是将两人曾经住惯的长春仙馆赐给皇后居住。理由很简单,唯有皇后,才能配得上他的名号;唯有皇后地位,才能与他差不多高,共享这世间最好的荣华。
可惜,天不遂人愿。乾隆帝望着空空荡荡的长春宫,心痛如绞。他还不到四十岁啊,竟然就失去了他挚爱的妻子!从此,伊人不在,想要见她,唯有寄托于梦中……
恍恍惚惚中,乾隆帝大笔一挥,作了一首挽赋,以寄无尽的相思之意。
“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1】
“睹新昌而增恸兮,陈旧物而忆初。亦有时而暂弭兮,旋触绪而欷觑。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世之皆虚。”【2】
“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3】
清宁,没有你,朕好孤独!乾隆帝伤痛之下,将此赋,命名为《述悲赋》。
富察皇后生前共生育了两子两女,但目前尚在的,唯有一子一女,分别是固伦和敬公主和七阿哥。和敬公主已在皇后重病之时,被正式赐婚给了科尔沁达尔罕亲王嫡次子,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只等一年之后,公主出了孝即可完婚。心疼公主的乾隆帝,早就想好了将先帝时的一所亲王府邸精心修缮一番之后,再赐给和敬公主作为公主府。
只是,深受丧母之痛的和敬公主,实在是无法忍受继续住在皇宫这个伤心之地。在那里,她与亲爱的皇额娘和二哥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可现在,他们都不在了!赌物思人,见景伤情,不如不见!
因此,和敬公主不管不顾地,随便修缮了几处院落之后,就硬是住进了她的公主府里,慢慢地疗伤。皇室宗亲、达官贵人闻讯,一个个送了丰厚的礼品附上帖子请求拜访公主,说的是慰问公主,实际上嘛,各有各的主意,各有各的打算。荣华利禄,永远都是最动人心的。
和敬公主当然无心被这些俗务所扰,命人将这些拜礼通通退去,闭门谢客。除了准额附色布腾巴勒珠尔,她一概不见!色布腾巴勒珠尔当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隔个几天就过来陪公主散散心,疏解疏解伤情,渐渐地,公主脸上总算不再是愁容满面,偶尔还能见到一丝淡淡的笑容。
至于富察皇后的嫡幼子七阿哥,则是搬去了阿哥所。七阿哥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住在长春宫,唯有出天花的时候,才在阿哥所短暂地住过一个月。如今,富察皇后的梓棺停留在长春宫,长春宫自然不再适宜年幼的七阿哥居住。又兼之七阿哥是嫡皇子,按理后宫妃嫔身份都不够高到抚养他,慈宁宫太后最近也因皇后薨逝而大受打击,身体有恙,想来想去,也只有将他送到阿哥所抚养这一个选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