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第 166 章(1/2)

富察皇后薨逝,乾隆帝大悲。东巡自然就此停止,浩浩荡荡的队伍即刻准备返京。

与从京城出来的时候不同,返京走的是水路。乾隆帝望着不远处码头高高的青雀舫,感伤道:“朕早就与皇后说好了,打算乘坐这艘青雀舫,走运河返京。只可惜,终究没能来得及啊!皇后生前甚是喜欢青雀舫,可因时间有限,只坐着它在济南府附近小游了一番。现在想起来,实在是遗憾得很。”

吴公公劝慰道:“皇上,皇后娘娘在天有灵,知道您这番心意,肯定会十分感动,定然不会责怪您的,您就不用挂怀了。”

乾隆帝摇了摇头,下了一个决定:“吴公公,命人将皇后的梓官放进青雀舫。朕答应皇后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虽然皇后已经薨逝,但朕也要履行之前的承诺,带着皇后,从水路返京!”

吴公公一惊,这不合礼数啊!不过他什么都没说,低眉顺眼地领命道:“是,奴才遵命。”想那么多干吗?主子让他做什么,他全数照办就是了。

于是,富察皇后的梓棺就这样进了青雀舫,乾隆帝不顾忌讳,坚持也要住在青雀舫。返京途中的每一天,他都要抽时间坐在梓棺旁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话,诉说着对爱妻的思念。

和敬公主深受打击,一向身体十分健壮的她,很是大病了一场。准额附色布腾巴勒珠尔心急如焚,每日都要过来探望和敬公主,即便一半以上的时候都吃闭门羹,也完全阻挡不了他那火热的相思,深沉的挂念。渐渐地,原本对色布腾巴勒珠尔只是有着淡淡好感的和敬公主,内心开始柔软下来,对他不再如之前那般暴躁闹腾,而是温柔了许多。色布腾巴勒珠尔喜不自胜,从此之后,对待公主更是体贴入微,十分细致。乾隆帝看在眼里,很是欣慰。

两岁有余的七阿哥,终于意识到了他最亲爱的皇额娘已经远去,再也见不到了,哭闹不止。魏妍无法,只好抱着他,给他一张张地观看她画下的皇后画像,不停地告诉他,皇额娘只是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不管皇额娘在哪里,她都是最爱最爱他们姐弟的,会一直默默地看着他们。七阿哥盯着皇后的画像,奶声奶气地不断唤着“皇额娘”的情景,让众多受过皇后恩惠的宫人们偷偷哭了不止多少回。

魏妍也偶尔带着七阿哥去青雀舫,一边散步,一边轻声细语地告诉七阿哥,他的皇额娘是个多么好的人,多么地爱他,多么地舍不得他,希望他能不负皇额* 期望,一世平安健康。每当这时,七阿哥都会特别地安静,听得极其认真。

然而,这段时间的乾隆帝,并不是很愿意见和敬公主,也不太愿意见七阿哥。触景伤情啊,乾隆帝每次见到失去了母亲的小儿女,都是伤痛万分,每次都是两大一小哭成一团告终。几次之后,乾隆帝觉得不能一直这么下去,决定暂时少见这两个孩子,还是先让时间慢慢地抚平伤口吧!

东巡队伍从济南出发,经过山东德州等地,时经大半个月,终于到达了京城外。

乾隆帝站在青雀舫的船头,望着巍峨的京城,低声喃喃道:“清宁,朕终于带你回京城了!”他要把陪伴了富察皇后最后一程的青雀舫带进内城,随时可见!皇后就算薨逝了,下葬了,他也可以时而上青雀舫怀念她的点点滴滴,想象着她还在他的身边,与他朝夕相伴,白头偕老!

只是,大臣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京城城门门洞狭窄,青雀舫却是这般庞大,如何进城?

乾隆帝沉吟片刻,大手一挥,即刻下了决定:拆城门楼!

众臣哗然,这怎么可以?城门楼造价不菲,更是每日京城进出的重要通道,一拆一重建,得耗费多少功夫,花费多少银钱?这么大的折腾,只是为了把一艘大船给运进京?皇上这般做法,也实在是太任性了吧?

于是,朝臣们纷纷上谏,沉痛地陈述着拆城门楼的大弊,请求乾隆帝收回成命。可是乾隆帝主意已定,毫不动摇。

富察皇后的亲弟,富察傅恒也上谏道:“皇上,若是皇后娘娘还在世,相信她也肯定不会同意您为了她这般劳民伤财的。还请皇上三思!”皇后的身后名,富察家的清名,可不能因为此事,染上了污点啊!

然而乾隆帝丝毫没有转圜的余地,他沉声说道:“乘坐青雀舫由水路返京,是皇后生前最后的愿望。朕身为天子,难道连妻子的最后一个愿望都没法满足吗?皇后生前更是一辈子节俭朴素,母仪天下,堪为世间所有女子的典范,如今都薨逝了,奢侈一回又何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