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总百揆(廿七)利家死,风云变(二合一)(1/4)

“京华将遣大军前来替左府守好江户本城,而左府则可放心出兵征战。”

如果这是能够拒绝的“好意”,德川家康必会断然拒绝,可惜他很清楚,京华的“好意”绝对不容拒绝。

京华深耕日本已经很久了,别人或许只是知道京华实力很强,但究竟强到什么程度,一般人完全是不了解,甚至无法理解的。

寻常日本人对于势力、权力的理解非常简单粗浅,最直观的表达无非就是石高。比如他德川家康作为左府,在秀吉晚年已经拥有了255万石的石高,雄踞日本之首,所以他也是五大老之首。

事实上,整个日本,只有丰臣秀吉本人不在“以石高论英雄”的行列,因为理论上秀吉的石高也不过220万石左右,还不如德川家康呢。

那这就有个问题了,既然家康的石高甚至超过秀吉,那凭什么是家康臣从秀吉而不是反过来呢?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前文有说过,简单来讲就是丰臣氏的220万石指的是丰臣家的直辖领地和藏入地。如果算上忠于丰臣家的大名,如宇喜多秀家、加藤清正、石田三成等人的领地,那么丰臣政权几乎占有全日本一半的领地。

其次,丰臣秀吉并不重视领地名义上的大小和领地的粮食产量,而是比较看重更加重要的军事据点和商业城市,包括由丰臣政权直辖的金银矿山以及类似大坂、堺町等商贸城市。

后世有人读日本战国史或者江户幕府史会有种疑问,即秀吉为何只留给秀赖65万石藏入地?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实际上秀吉留给秀赖的是220万以上藏入地、各种金银矿山资源,以及直辖的商业城市,而绝不是仅只有65万石藏入地。

至于后来秀赖的藏入地从220万以上减少到了65万石,主要是由于关原之战后由德川主持的封赏和地方大名对地方藏入地的私自吞并。

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来一件事,秀吉的藏入地分散全国,但同时相对集中在近畿和北九州——即后来剩下的那65万石。至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有检地、监督地方大名、秀吉战略等因素共同促成。

抛开一般人懒得细细计算的大量庞杂数据,简单来说结论如下:德川家康手底下的粮产量虽然不少,但以他的财力能养活的军队其实也就七万左右,且装备水平只是一般偏上,除了旗本众(亲军)之外,大多不算完,利家便发出了呼噜声,似是安心而眠了。

之后的利家显得更加平静,只是忽而激切,再追加些遗言,最后,已经加到了十一条之多。当然,后面这些都只不过是前边三条更详细的注解。

从三月二十一到闰三月初三,前田利家快速消瘦下去,仿佛随时都会永远安静地沉睡。三月二十八起,亲人都不再外出,探视的亲戚朋友挤满房间。

身为武将,大纳言却可以平静地临终,在乱世,这种情形并不多见……人们都在议论此事,言语中流露出羡慕之情。

利家十三岁就上了战场,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光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死里逃生的战役就不下九次,只身斩掉二十六位敌将首级,诚可谓戎马一生。

若是命运不济,或许他早就曝尸沙场了。可最终,他却能领一百五十万石,位至大纳言,最后在榻榻米上平静逝去。这样的人生,受人羡慕乃是理所当然。

闰三月初三,利家突然从床上坐了起来,两手抓向天空,大喊大叫。阿松大吃一惊,忙按住他的肩膀。“怎么了,是不是做了噩梦?离天明还有一些时辰呢。”说着,她拍拍手,让人端来汤药。

利家究竟在叫唤什么,阿松并未听清。但紧接着,他的身体像大虾一样弯曲着,不断咳嗽起来。

“快把汤药服了,止止咳嗽吧。”阿松急道。

黎明时分寒气逼人,她命人把利家常穿的长罩衫拿来,披在他身上,把汤药端到他面前。可利家却忽然一把抓过药碗,摔在了榻榻米上,用尽力气叫道:“阿松,匕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