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廿六)知兵(1/2)
高务实刚说完这句,程文却摇头道:“日新,我虽远不如你知兵,但在这件事上,我却觉得……你恐怕多虑了。”
高务实果然有些诧异,问道:“何以见得?”
程文道:“我原是毫不知兵的,但这几年因为户部总要督办一应军械相关事宜,我倒也从各方听来一些火枪战阵之法。例如南军叶邦荣有次来领三万杆火枪,我便和他谈论过火枪对阵。
按照他的说法来看,这火枪对阵最是笨拙,无非双方摆开阵线,不断抵近,不断对射。双方兵卒无论有多大本事,此时都不得随意施展,只能硬生生与本战线上之同袍一起开枪、一起装药。
至于此战胜负,看得是对战双方谁更能维持军纪,硬有什么不能打碎的……或许把戚继光搞出来的偏厢车挡板盾牌加厚是可行的,但这对精铁精钢的产量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这样的重型偏厢车在行军、作战地点选择等方面的要求势必会严苛很多,作战适应性肯定大幅降低,可操作性实在不太行。
也有人说,那为什么不给士兵配上板甲呢?
首先,一套板甲是非常昂贵的,要比招募、训练和武装好几个火枪兵都贵。有人计算过,能挡住燧发枪的板甲,其重量也不是人体能承受的。
其次,燧发枪在几十米内的穿透力,能打碎一切适合人类穿着的板甲,而且身穿板甲被燧发枪的铅弹命中,造成的伤害还要比不着甲严重的多。
被* 撕裂的铁甲会加剧枪伤程度,所以火枪普及以后,铠甲就迅速地被淘汰了。相应的,淘汰护甲也让步兵有了机动能力,步兵有了密集、持续性火力之后,并不怕骑兵的正面冲锋,可以从容站阵。
也是因为如此,之前冷兵器时代需要兵种配合才能克制的骑兵,现在只要燧发枪+刺刀的步兵就行了。燧发枪一个很大的好处就在于,它是一个统一的战术武器。
那又有人说,士兵趴地上不行吗?
答桉是的确不行。现在还是前装枪时代,士兵如果趴地上,一般来说就没法装弹了。所以大规模的分散队形的轻步兵,直到米尼弹发明之后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后装定装弹发明之后,卧倒才变成一个有意义到战术动作。
当然,明军目前所用的制式火枪万历二式比这次锦衣卫送来的鲁密铳要先进,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万历二式专门对纸壳定装药做出了适应性改进。
这使得明军火枪兵不仅装药更快、计量更准,而且可以使用跪地装药姿势,从而在战场上形成高低两层、交替前进的“双三段击”式射击。简单地说,就是火力密度翻倍。
总之不管怎么说,燧发枪时代的排队枪毙,最需要的是纪律,其他的自作聪明的奇思妙想基本都是找死行为。
这种战术需要相当高的军队组织能力和单兵素质以及意志力,否则第一轮齐射后队伍就可能会垮掉。旧式军队因为往往强调个人武勇而轻视纪律,基本达不到这种要求,乃至于连基本的对线能力都没有。
所以“排队枪毙”这种战损率极高的残酷战术,对整个军队的纪律和士气要求非常高。这一点做的比较优秀的就是英国的红衫军,他们因为红色军服,在后世被戏称为“龙虾军”。
名字虽然有点搞笑,但在当时的战争时,“龙虾军”巅峰时期往往有自信让对方先开枪,或者是进入非常近的距离然后再开枪。
那个时候的英军对自己军队的要求是,战损率未超过50%决不能后退,因为一排线列的崩溃很容易导致后排线列的全线崩溃,而要完成这样的标准,军队的训练度可想而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